
吸毒刑法關多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帶你了解毒品犯罪與分級!
「拉k一時,尿布一世」,簡單幾個字道盡了吸食毒品帶來的危害,吸毒可能會損害神經系統、心肺功能及免疫系統,甚至導致精神錯亂、心臟病、中風等問題,嚴重者也可能致命。無論是哪種傷害,都是不可逆轉,會令人後悔莫及的。
除此之外,吸毒的高額花費也可能導致財務困難,甚至引發犯罪,也會讓家庭承受更沉重的壓力。
那麼,吸毒關多久?吸毒判刑怎麼判?本文帶大家認識毒品分級與吸毒被抓流程。
吸毒會被關嗎?
吸毒會造成哪些影響?了解毒品分級
吸毒不僅危害自身健康,持有毒品本身即屬犯罪行為。此外,當毒癮發作時,為了籌措資金購買毒品,也可能衍生出其他犯罪問題,如搶劫或竊盜,設法取得毒品。
吸毒帶來的負面影響
- 侵害健康:吸食毒品會損害大腦、心肺功能、肝腎等器官,導致慢性疾病、免疫力下降,甚至猝死。毒癮發作也會引發焦慮、幻覺、抑鬱等精神疾病,嚴重者可能出現暴力行為或自殺傾向。
- 生活無法自理:吸毒者無法專注可能導致學習力下降、記憶力衰退,難以持續學業或工作,情緒不穩定還會難以維持正常人際關係。
- 家庭關係破裂:吸毒者行為偏差,常為籌錢而傾家蕩產,欺騙、暴力對待家人,導致眾叛親離。
- 毒品犯罪危害社會:吸毒者為了籌措資金,往往會透過竊盜、搶劫等犯罪行為來支付毒品開銷。此外,勒戒所與強制戒治制度也加重了醫療與司法體系的負擔。
毒品分級與種類
依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所稱毒品是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對社會危害性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及影響精神物質與其製品。而依毒品成癮性、濫用性及對社會危害性可分為四級,常見的毒品分級如下:
等級 | 種類 |
第一級 | 海洛因、嗎啡、鴉片、古柯鹼 |
第二級 | 罌粟、古柯、大麻、安非他命、搖頭丸、一粒沙、喪屍菸彈 |
第三級 | FM2、小白板、K他命 |
第四級 | 蝴蝶片、安定、一粒眠、紅豆 |
吸毒刑法看哪項?毒品防制條例必須知道!
為防制毒品危害,法規針對毒品犯罪制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以維護民眾身心健康與社會安全。毒品犯罪型態囊括製造、運輸、販賣、持有、施用、轉讓等行為,並非單指狹義的吸食毒品,所以就算只有持有毒品沒有吸毒也屬違法!
- 製造、運輸、販賣:原料加工或以任何形式運送、販賣毒品行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
- 持有:無論是意圖販賣而持有或是單純持有,持有毒品都會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5條或第11條。
- 施用:自己施用毒品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引誘他人施用則違反第7條。
- 轉讓:基於移轉所有權為目的,而「無償轉讓」或「非基於營利意圖的有償轉讓毒品者,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8條,且轉讓毒品達一定數量將會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 栽種:意圖供製造或自用毒品而栽種罌粟、古柯、大麻者與意圖供栽種之用而運輸或販賣種子,分別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2條與第13條。
不論是何種行為,只要與毒品有關都是在挑戰法律的界線,遠離毒品才是最佳的明智之舉。
立即諮詢模範律師
吸食毒品刑責如何判刑?吸毒關多久?
吸食毒品刑責會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取決於毒品的級別、行為模式及吸毒者的情況而定。以施用毒品為例:
-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 施用第三級與第四級毒品:不會受到刑事處罰,雖然沒有刑責,但有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行政罰鍰,也必須接受四到八小時的毒品危害講習。
吸毒被抓會怎樣?初犯可緩刑嗎?
吸毒初犯被抓其實不會馬上判刑,初次吸食第一、二級毒品被查獲的話,法律上會先經由「觀察勒戒」或「戒癮治療」的治療方式來戒除吸毒者的毒癮,可獲得不起訴或附條件之緩起訴,不會立刻起訴!
觀察勒戒期間最長不超過兩個月,結束後如果被判定沒有繼續施用傾向的話,即可被釋放。
如果被判定依然還有毒品施用傾向,就會進行6個月以上的「強制戒治」,但最長不得逾1年,期滿無施用傾向也能被釋放獲得不起訴處分。
如觀察勒戒後三年內再犯,遭查獲施用第一、二級毒品,就會被認為無法矯正其行為而被起訴,法官便會依法進行吸毒判刑。
- 吸食一、二級毒品:先進行戒癮治療或觀察勒戒,勒戒期滿且無施用毒品傾向,即可獲得不起訴處分。
- 吸食三、四級毒品:無刑事處罰,但須接受行政罰鍰及毒品危害講習。
吸食毒品初犯,自首會獲得緩刑嗎?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及刑法第62條相關規定,吸毒被抓若主動自首,且情節輕微,法院可以酌情減輕刑罰。吸毒者在被查獲前自行前往指定醫院戒毒,也可避免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等司法程序。
而我國立法者認為施用毒品者乃具備病人與犯人雙重身分,因此採先醫療後司法制度,對於吸食毒品初犯,僅採「觀察、勒戒」或「緩起訴之戒癮治療」二擇一的戒治方式,達到治療或矯正之效果,不會有起訴判刑的問題,因此不會有能否爭取緩刑之問題。
吸毒被抓流程有哪些?
吸毒被抓流程通常包括偵查逮捕、起訴、司法程序處置及執行處分等階段。具體流程如下:
初步偵查與逮捕
- 嫌犯抓捕:若警方抓獲吸食毒品現行犯,將立即進行拘捕,並搜查是否攜帶毒品;若是吸毒非現行犯,可能依檢舉線索展開調查,再進行拘提。
- 尿液或毛髮檢測:警方會要求嫌疑人提供尿液或毛髮樣本,檢測是否有毒品成分。若檢測陽性,證明吸毒行為成立。
- 訊問:警方會對嫌疑人進行訊問,記錄毒品來源等內容。嫌疑人可選擇保持緘默,但配合調查(如自首吸毒)有助於減輕處分。
檢察官偵查
- 是否羈押:若初犯吸毒行為或情節輕微,通常不會羈押,但若涉及製毒、販毒或其他重罪,檢察官可能會向法院聲請羈押。
- 調查與判定罪責:檢察官會根據證據及過往毒品前科決定給予起訴、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
司法程序處置
- 初犯處置:吸毒初犯且有悔過意願者,檢察官會處以觀察勒戒或緩起訴處分附帶戒癮治療條件。
- 累犯或情節嚴重:若屬再犯或拒不配合治療處分,法院會依毒品等級判處刑責。
執行與處分
- 戒癮治療:為了有效減少施用毒品及其所衍生的刑事犯罪,以透過醫療行為之方式,停止吸毒者對毒品的渴求與依賴,重建施用者重返健康社會之能力而設的制度,在治療期間必須至指定醫療院所自費進行戒癮治療流程,並定期向觀護人室、毒防中心以及指定單位報到或完成特定課程。
- 觀察勒戒:透過剝奪行為人的人身自由,使行為人戒除施用毒品身癮及心癮的保安處分。觀察勒戒期間最長不超過兩個月,結束後如果判定無繼續施用傾向即可被釋放獲得不起訴處分,不會被判刑。
- 強制戒治:經觀察勒戒後還是無法戒斷毒癮,會繼續進行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強制戒治,期滿無施用傾向也能被釋放獲得不起訴處分。
累犯不改或情節嚴重、不配合治療處分的話將可能會被起訴,並依照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進行判刑。
吸毒非現行犯可以報警嗎?發現家人在吸毒怎麼辦?
吸毒現行犯可以報警,但報警前請務必保障自身安全,避免遭到吸毒者的暴力對待,可透過電話或網路檢舉方式留下相關訊息,讓警方可針對犯案資訊進行逮捕。
如發現家人正在吸食毒品,應先與對方深入溝通,關心其是否承受難以排解的壓力,並透過親情的關懷與柔性勸導,引導其遠離毒品。此外,模範律師也有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憑藉豐富的專業知識,為您提供獨立且即時的法律意見。
立即諮詢模範律師
吸食毒品相關QA
Q1. 第二次吸毒被抓會被關嗎?
實務上對於吸食毒品之被告仍以治療優先處罰之原則,初犯僅須經過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的程序,不能追訴處罰,若經觀察、勒戒或強制程序後,於3年內再犯者,將會遭起訴判刑。
若屬3年後再犯者,原則上須經過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程序,方得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規定起訴判刑。
最高法院認為戒癮治療不管是否已經完成,都無法代替「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是否起訴仍要以最近一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的時間而定。
即便於戒癮治療完成後3年內再犯,因尚未經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程序,因此應由檢察官依現行法規定為相關處分(例如觀察勒戒),但不得直接起訴讓法院判刑。
Q2. 如何檢舉吸毒?
如遇吸毒或持有毒品等不法行為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檢舉:
- 直接到警局報案:前往當地警察局,向警方說明具體情況。報案者可以匿名或實名提供線索。
- 撥打檢舉熱線:可直接撥打110或0800-024-099報案專線,向警方報告可疑吸毒行為。若涉及未成年吸毒或其他特殊情況也可撥打113保護專線。
- 線上檢舉:部分地區警察局或反毒單位都有提供針對毒品案件的檢舉平台,可以填寫表單或提交證據。
- 透過單位上報:若吸毒行為發生在學校或職場,可向校方或公司主管報告,再由他們聯繫相關單位處理。
Q3. 吸毒會有前科嗎?吸毒良民證會有紀錄嗎?
吸毒是否會留下前科,主要取決於案件的處理方式及最終的法律判決,如果初犯且情節輕微,順利完成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後,通常不會留下刑事前科,無刑事前科的話便不會對良民證有任何影響。
反之,累犯且情結嚴重遭起訴吸毒判刑,就須負刑事責任並留下前科紀錄。
Q4. 有毒品專業的律師可以協助我嗎?
模範律師提供專業的法律諮詢服務,在毒品犯罪中針對個案情況分析可能違反的吸毒刑法與相關吸毒刑責,協助個案順利進行司法流程,在行政程序中清楚自身權益與注意事項。
遠離毒品犯罪,讓模範律師來助您一臂之力
無論是自身或是身邊的親友不幸落入毒品的危害,都能在模範律師的協助下了解其在法律上的責任,及早分析可能面臨的吸毒刑責。
案件的每個細節都影響犯罪行為的輕重,模範律師能為您解析毒品犯罪的相關法規,釐清您的疑惑並說明不同行為的法律區別,讓您確切了解吸毒罪的相關條例及吸食毒品刑責。
有任何關於吸食毒品罪的相關問題,歡迎來電諮詢模範律師0989991897,或是加入LINE諮詢由專人為幫助您處理與法律相關的文件和程序,以確保權益得到保障。